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對教育生態的衝擊

楊仲鏞 88,7

壹、前言

 

  這是一個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的資訊社會,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進步神速,一日千里,已深入人類生活每個層面。在教育方面,資訊科技在教育管理上的應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越受重視。各先進國家莫不致力於推動資訊環境的建設及資訊教育的提升,以美國為例,即使已有半數公立中小學可連上INTERNET,仍投入許多資源持續建置資訊教學環境。我國資訊教育近年來在教育部、省市政府教育廳局共同推動實施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劃、電腦輔助教學發展與推動計劃、及TANet到中小學計劃下,奠定了良好基礎。現則有為期十年的長程計劃-【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繼續推動。

 

  本報告首先介紹何謂「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次簡述「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接下來分析「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對教育生態的衝擊」,最後做簡單的結論。

 

貳、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簡稱資訊教育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係教育部為配合時代的需求,建置完善的資訊教學環境,整合原有資訊相關計劃,即: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畫、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及推廣計畫、TANet到中小學計劃;彙整為【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時間為十年,由民國867月至966月,除延續與拓展既有的資訊教育重點工作外,長期目標為建置一個全方位的資訊教學環境,普及全民資訊教育。其短期與長期目標如下:

 

短期目標(前五年,867月至906)

1.        充實資訊教學資源:設置全國及各縣市資訊教育與教材資源中心。

2.        改善教學模式:應用電腦科技建置多元教材及學習環境。

3.        加強人才培訓:70%中小學教師具資訊基本素養。

4.        推動調整組織制度:發展圖書館為教學資源中心。

5.        提昇設備:每校至少一間電腦教室。

6.        延伸台灣學術網路:高中高職100%連線,國中國小80%連線。

7.        普及資訊素養:國中生具電腦操作能力,國小生有機會接觸資訊教學環境。

長期目標(後五年,907月至966)

1.        充實教學資源:各校具製作與創造教學資源之環境與能力。

2.        改善教學模式:IT融入各科教學,結合網路資源與隔空教學。

3.        加強人才培訓:所有教師皆具資訊基本素養。

4.        調整組織制度:組織人力重整。

5.        提昇設備:50%教室有電腦,各教室視聽媒體與電腦結合。

6.        延伸台灣學術網路:所有學校連線,40%以上學校普及至學科教室。

7.        普及資訊素養:所有學生皆具資訊基本素養,普及全民資訊教育。

 

參、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

  為加速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促進資訊與產業界之發展,教育部乃提報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追加預算方案,八十八年共追加預算647,230萬元。使所有國民中小學皆有電腦教室且可上網,並且加速培訓所有的中小學教師具備資訊基本素養,使資訊教育向下扎根。

 

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案目標為:

1.        提前完成中小學電腦軟硬體教學環境建置

2.        一間電腦教室

3.        連上網路

4.        一人一機

5.        提升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

 

  至於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之重點工作如下:

1.        補助中小學資訊教學軟硬體設備:使所有國小均有電腦教室,並以上電腦課時一人一機為目標。

1)      補助國中小建置電腦教室,補助達成一人一機目標及舊電腦設備汰換。

2)      補助國中小學校購置教學軟體費用(每校二十萬元)

 

2.        補助中小學連線設備建置及偏遠地區學校通信費用:使所有學校均可專線連接網際網路。補助國中小電腦教室網路建設費用每校三十萬元。

 

3.        補助中小學在職教師資訊應用培訓費用:使所有中小學教師均有機會進行基本資訊素養之培訓。

1)      補助國民中小學辦理教師資訊應用培訓費用,每項課程補助35千元,每校至多105千元。

2)      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資訊素養培訓費用(對象包括教師、主任及校長等)

 

肆、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對教育生態的衝擊

  依據教育部的規劃,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軟硬體建置,須於今(88)6月底完成,屆時教育部將有一連串的績效評估,例如教師資訊培訓成效評估等。可預見此方案對教育生態的衝擊是非常大,不論校長或行政人員或教師都必須要有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才能在資訊社會中不被淘汰。

 

  資訊科技對組織的衝擊,一般而言可從技術面(Technology)和行為面(Behavior)來探討。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對教育生態的衝擊大致可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行政(Management),另一是教學(Teaching and learning)。現分析如下:

 

  資訊科技對組織行政的運作具以下三種功能,學校人員應充分了解,才能擁抱科技。

1.        改進作業效率:經由電子郵遞及網路傳送,使作業效率提昇,可節省成本和人力。

 

2.        增進管理效能:透過IT系統,資源可互通與共享,能做對的事,亦可節省人力成本。主管人員不僅要有專業領域和人際溝通的知識,也要具備資訊管理的知識和技能。

 

3.        獲取競爭優勢:教育人員必須了解IT的三大趨勢-資訊庫(Database) 、網路(Network)、和多媒體(Multimedia),才能掌握競爭優勢,突出個人或團體特色。

 

  至於對學校行政之衝擊則有以下幾點

一、           加快學校組織改變:

  由於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的加速推動,學校接到有關資訊之文件可能不知如何分文。組織資訊教育推展小組實為刻不容緩,可分為資訊教學組、網路網頁組、校務行政組、軟硬設備組、和教育訓練組等任務編組。教育部則提出修正國民教育學校組織,建議12班以下的學校,能增設資訊教師;12班以上的學校,則在教務處下,增設【資訊組】,負責電腦教室維護及資訊科技應用落實於各科教學。

 

二、           要求決策快速正確:

  由於IT技術日新月異,十倍速的社會已經來臨,學校管理人員取得資訊時間加快,增加判斷時間,因此可以加快做決策時間,也使決策更正確。所以決策人員必須具備以下3A基本能力:

1.        溝通能力: Ability to Communicate

2.        學習能力: Ability to Learn

3.        判斷能力: Ability to Discern

 

三、           在職進修課程改變:

  充實的電腦軟硬體設備進入學校後,不論外來或自發的要求,資訊素養被認為是身為教師的一種基本條件。它是一種生存能力,而非簡單的電腦操作。它是能正確釐清分析解讀組織資訊、能快速找尋資訊、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能成為資訊公民。教育部已於今年四月公佈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短期指標,計有:

1.        資訊課程專業素養:能使用電子郵件及了解網路禮節,能尊重智慧財產權,能了解電腦為一般教學工具。

2.        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操作素養:會使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與網路資源,會系統管理及學生資料處理,會系統操作及相關應用。

3.        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參與互動式教學,亦即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能力。

  以上在職教師資訊培訓成效評估追蹤,884月至6月進行第一階段自評,8810月至11月將進行第二階段全面訪視。屆時每位教師皆要接受如文書處理, E-mail, Internet, CAI, 題庫, 網路廣播教學等抽查檢驗。

 

四、           學校與教職員工生個人網頁:

  為了達到數位化溝通以及資源共享之目標,教育部要求各校建置學校網站,必備項目有以下九項:

1.        學校簡介:包括校史、行政組織、工作目標、學校特色等。

2.        家長會:包括會史、行政組織、服務活動、家長成長班等。

3.        教師會或教師園地:包括會務報導、教師心得交流等。

4.        教師信箱:包括全校同仁電子信箱、直接發個人電子郵件等。

5.        留言版:包括可公開的互動訊息、留言多時可分類分版等。

6.        討論區:包括熱門話題提出討論或提供議題討論等。

7.        學生作品發表:包各類學生成果、作文、寫字、美術等。

8.        學習資源:包括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網路題庫區、電腦教室課表、相關網站、相關教學活動等。

9.        公告欄:學校各項活動公告等。

 

  因此,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不得不急急忙忙參加網頁製作研習,以增強網頁建置能力。學校可透過網頁傳遞許多資訊,教師也可將教材內容評量方式呈現在網頁尚。宜蘭縣政府教育局就依據教育部的規定,另定學校網頁評鑑要點,內有獎懲規定,於今年六月進行第一梯次的評鑑,係針對已連線學校。而七月後才會連線者,則於九月進行第二梯次評鑑。這種要求事關學校面子,讓各校不得不全體動員起來。而教育部將於年底舉辦全國學校網頁博覽會,對學校之衝擊不可謂不大。

 

五、           加強網路安全與禮儀規範並防止不當資訊

  如何防制網路不當資訊,家長、學校、網路服務業者、和使用者本身都有應注意之處。除了要瞭解甚麼是不當資訊外,也要避免誤觸法網,及避免受騙上當。使用網路者都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網路禮儀,例如:尊重他人隱私權和智慧財產權、不做人身攻擊等。近日已有推動網路分級,以及詳實登錄用戶資料的呼聲。

 

  資訊的管理權限應如何規範,政府和個人都應有一套遊戲規則,法律也要因時制宜,加速立法或修法的腳步。而網路應有的禮儀與倫理是user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不要因為網路的隱密性,而口不擇言、粗話連篇、揭人隱私。教師應教導學生自尊尊人,而網路管理員要做好把關的工作。因此對user登錄的基本資料要有完整的檔案建立,以備不時之需。最好要有書面的權利和義務說明,願意簽名遵守,才提供服務。

 

 

 

 

 

 

 

 

 

 

 

 

 

  資訊科技對教師與學生之教與學的影響非常大,有學者認為工業時代的教學內涵與資訊時代的教學內涵有相當大的差異。

 

教學內涵

工業時代

資訊時代

編班

教法

測驗

評量

教學進度

學習方式

學習地點

教師角色

學習方法

核心能力

教材

年級

講授教科書

常模參照測驗

失真的評量

團體齊一的學習進度

競爭性的學習

教室

知識傳輸者

記憶背誦

獨自練習說寫能力

書本是學習工具

配速

成果本位學習

個別化測驗

績效本位評量

個別化的學習進度

合作式學習

學習中心

學習的催化者、教練

思考問題解決

人際溝通能力

科技是學習工具

 

  由上表可以知道整個教學會有革命性之變化,教師與學生應該要努力去調適,否則難免落入被嘲笑為不知長進之地步。以下提出數點資訊科技對教學之衝擊:

 

一、           迅速調整教師的角色:

  教師要由director調整為leader,由controller調整為counselor,由supplier調整為facilitator,由examiner 調整為evaluator。學識豐富不再是優秀教師的首要條件,會引導會催化會評鑑,才是現代化教師的必要條件。

 

二、           改變教材之定義:

  教科書不再是唯一的教材,它可能只是一種引子,它也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整個網際網路有無窮盡的教學資源,教師與學生必須自行上網搜尋資料。圖書館也不再僅是具備傳統的功能,它必須要能滿足師生找尋資料之需求。因此教材資源中心將取代圖書館,它能提供各種各類教材,透過網路(Internet Intranet) 迅速傳遞。

 

三、           實施網路教法:

  「網路教學」將是未來教學的趨勢,其施教地點不限於電腦教室,普通教室與專科教室亦可。而實施方式有CAIVOD(Video On Demand)、廣播、或自我設計。教學的設計將結合資料庫、多媒體、和網路,利用學校網頁或個人網頁,建立教材庫、測驗題庫、網路相關資源,甚至互動式的討論區。教師上課時不用帶磁片和notebook,只要用教室內電腦或電腦教室內電腦,就可直接上網,叫出自編教材。教完後,學生可以在家再上網複習自我評量。因此,教師要儘快適應這種革命性的轉變。

 

四、           進行多元評量:

  今後的教學評量不再只是傳統的紙筆測驗,許多新鮮多樣靈活的評量將出現,可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網路評量將成為可能,互動式啟發式配速式之評量使受測者沒有失敗感,立即回饋適時獎勵給予機會是其最大特點。學生亦可在網路題庫自行練習,教師甚至不必批改試題,所有成績都可自行瀏覽,減少教師評分負擔。

 

伍、結語

  資訊時代對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教育單位自不能免。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必須加速腳步,迎接資訊世代。因此加強資訊教育乃克不容緩。教育部特別籌措大筆經費,以加速「資訊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讓每所國民中小學都能擁有一間電腦教室、充足的資訊教學軟體、以及TaNet到中小學,提早實現。但要注意推展資訊教育要有配套措施,不是只要有硬體設備就可以。重要的是師資的培育和訓練,每位教師要有一般資訊能力素養,應具備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中的能力,也就是擁有網路教學的智能。教師也要因應資訊世代而適當調整教學和評量,如此才不會被IT淘汰。

 

 

 

 

 

 

 

 

 

 

 

 

 

參考書目

吳琮璠、謝清佳(87) 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何榮桂(88) 教育部資訊基礎建設計劃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70pp2-8

 

陳立祥(86) 資訊教育發展現況及展望。資訊與教育,61p1

 

教育部(88) 因應資訊化社會之趨勢及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http://www.edu.tw/moecc/faq/faq1/faq1-1.htm

 

韓善民(86)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簡介。資訊與教育,61pp2-8

 

韓善民(87)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加速篇。資訊與教育,68pp14-16